来自大豆的纳豆

纳豆是日本的食品,可以说是给大豆食品家族增添了一个独特的成员。考究起来,其实从中国传过去的豆豉,在古代日本也称为纳豆。这两个纳豆,名字一样,但是形态实在相差很大。一个是黑色干的,另一个黄色黏糊的。其实,中国人对于黏糊的东西,大概天生有一股惧怕之心,所以,纳豆在中国诞生的可能性实在是不大,就算是到现在,纳豆在中国虽然也有卖,但估计知道的人还是非常少的。但在日本,纳豆黄色黏糊的,被用拉丝来形容了,而且还大受喜欢。中国也有拉丝的菜,往往说拔丝比较多,是用糖浆做出来,感觉上并不会黏糊糊的。


抛去这个黏糊糊不去说,但从营养价值来看,纳豆保留了大豆的大多数营养,还产生了一些新的有益的成份。现在已经有从纳豆里面提取出来的有机营养成份做成的保健品,大概就是针对害怕黏糊感觉的人士的吧。

其实,从整个大豆食品家族来看,在发酵这一块,是按发酵的深度来区分的。纳豆相对于豆豉来说,其发酵的程度就浅了一些。而酱油,相对于豆豉来说又深了一些。所以,大豆食品家族实在是成员非常齐全,人类对于大豆食品的挖掘真的是非常深入啊。谁要是说,大豆不是一个宝贝,不会有人相信吧?


纳豆在吃之前,是需要玩弄一番的。其实就是要搅拌拉丝搅拌拉丝很多个回合,然后成为更加黏糊糊的一团,在这个过程中,可能主要目的是把成个的纳豆也打烂一些,混合外面拉丝的那种粘液,稍微整体一点。

纳豆的制成,听说最初是用了水稻的稻草,因为上面有某种菌类,所以促使大豆进行了发酵。发酵过程中,蛋白质产生了分解,生成了另外的产物。日本也是水稻种植的大国,所以利用水稻相关的材料,这个可能性是很高的。

但是纳豆在最初的受,恐怕日本人自己也不是都接受吧?一个口味的形成,恐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会不会也类似江西人喜欢喝醋那样,人类在某个地方生长久了,和那边土地的土水也产生了对应的关系,对于可能缺乏的营养元素,从身体中产生了某种渴求,结果当某种东西正好切和这个成份时候,当地的人就喜欢得不得了。但是,外面的人,恐怕就要鼓起很大勇气才会去尝试一下了。这种场景,在很多地方性的食品中,好像都是存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