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奶茶的瘾头持续不衰

圖片
奶茶的消费,可以说是维持了非常长的时间,一直都没有下降的趋势。热度一直都保持得非常的好。在网络上,奶茶这两个字,时不时也会掀起一阵热潮。例如,前一段时间说的立秋的第一杯奶茶,这样的梗每年还会再来一次。 当然,最为直接的热度指标,就是各种不同品牌的现场制作奶茶饮品的店铺有很多,而且还一直不断地开。其中也出了很多知名度非常高的时尚的奶茶品牌。 一个品牌的热度持续不断,往往来说是因为它捕获了年轻群体消费心理的青睐,因为年轻人的热度比较高一些,消费的行为比较旺盛,互相之间传播的速度比较快,所以热度容易维持。 那么,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跨次代,因为过几年就会换一批年轻群体。也就是说,很多年下来,每一个年轻群体,都会被这种产品所吸引,来为它买单。 这就显得非常不简单。奶茶最初据说是英国人发明的,当然了,也是基于中国出口的茶叶而发明的。但在以往的岁月里面,奶茶并不是一种大众化的、流行的快消类的产品。这种快消类的产品,有可能始作俑者来源于台湾的珍珠奶茶。这是这个品类里面非常有名的一个品种。珍珠奶茶除了有茶的提神,有奶的香味,还有了这种珍珠粒的耐嚼性。而且珍珠一粒一粒的,这种满足感就类似于嚼瓜子的时候,每次给你一点点,就会让你不断的追下去。不断的追求这种小小的满足感,会让你的喝奶茶的行为不断的进行下去。 综合来分析,奶茶、珍珠奶茶,或者现在还有更多创新性的品类,包括里面放了很多其他的水果成份的品类,它们的材料都是有机和营养的。例如茶叶本身可以是有机的,例如牛奶,还有这个珍珠里面的芋圆,或者是地瓜,这些都可以来自一些比较有机营养的来源。 但是现场制作的这些饮品里面,往往是放了太多的糖分,很多时候,这个热量导致对身体的健康程度的影响,可能就是比较负面的。喝太多奶茶而引起的健康上面的警报,也不是没有人讲过,但是人们还是停止不下来,还是会不断去消费这种饮品。这是在正餐之外,能够满足嘴巴的欲望的一种产品,是很难戒掉的。 所以这种生意还会长久存在下去,作为个人,有时候可能还是需要稍微的控制一下。这可能是出于控制体重的考量,减肥的考量。不过从整体上来讲,奶茶的这种现象还是值得商业从业者、创新者去考虑和参考的。

豆奶豆浆究竟如何区分?

圖片
  豆浆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中国人们使用起来的?这个还不大好去考证,但是书上有引车卖浆之流的词语,这里的浆字,是指的跟酒有关的。这个引车卖浆之流,是一个贬义的,古代的时候来去形容地位低下的人,在街上摆摊卖东西的人。信陵君,听说还愿意去跟这种人打交道,被人认为是高风亮节,但也被有的人觉得不顾身份。还有一个词则是比较好,那就是琼浆玉液。琼浆玉液,听起来也是在表示酒方面的意味比较多一点,好像孙悟空在天宫里面,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面偷喝的就是琼浆玉液。那就是一个非常高级的饮料了。所以浆这个字,你说它是好是坏,是高级还是普通,或者低下呢?看来它更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词。 但是后来为什么用了豆浆,又用了豆奶这个词?其实要搞清楚可能是比较困难的。豆浆感觉上可能就是以前的传统做法,用石磨磨,然后把它做成乳白色的液体,有的还拿来做豆腐了。但是因为是传统的加工手段,有可能残渣还比较多,因为石磨毕竟没有现代科学下面的机械那样的精细。而豆奶呢,有可能是在现代工业上面用了更加有效的机械,并且有可能,比如说超市里面卖的成品,里面除了豆奶,好像还会添加一些乳状的添加物,既可能让它在长期储存的情况之下,存储的质量稳定度方面,提高了这方面的一些要求,让他更加适合于现代化的商业生产和销售。然后它的颜啊,它的这个性状,有可能和牛奶就更像一些,所以叫做豆奶。这只是一个猜测。 豆浆的话,豆浆油条,豆浆油条,经常都是这么说。比较少说豆奶油条。看来豆浆有可能在传统的这个语境当中是比较常见。豆奶,有可能是后来才出现的,所以网上去问这个豆浆和豆奶有什么区别,大概可能是上面说的这些。不过从主要成分来说,都是从大豆里面出来的,煮熟了之后的这个小分子的蛋白质,都是优良的大豆的蛋白质,就融合在水当中形成这种白色的有营养的溶液饮品。区别可能就只是另外的一些制造的方法,一些添加物方面,还有一些效果方面。不同的人有可能倾向不同,哪个更喜欢天然一点就算放得不久的豆浆,或者是说喜欢现代工业制作出来的更加精细一些,而且能放更久。这个都看个人的需要,从主要的成分来说,没有太大的一个区别。

乳白色营养物品

圖片
  豆浆的乳白色,还有牛奶的乳白色,是因为里面都是蕴含的溶于水的蛋白质的小分子。那是不是所有乳白色的这种溶液都有营养,有蛋白质呢? 当然是不可以这么说的。优质的蛋白质,小分子的能容易水的,包括像大豆的和牛身上产生的,但是用骨头熬出来的,用肥肉熬出来的汤,它也呈现出一种乳白色。后者往往可能是脂肪的分子,混合水组成的一种液体,对光线的漫反射造成了一种乳白色。它有可能营养度就不如前面的两个了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认知,当我们说有机营养的时候,或者我们说一种优质的蛋白质的时候,说亚洲人体质更适合吸收植物蛋白的时候,我们所讲的是这样的认识。同样的,类似牛奶的是用蛋白质,包括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的营养,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有白色的,就一定是有营养的。还有一个是杏仁,好像也是很有营养的,当然杏仁作为辅料,它有可能并不适宜大量的使用,这也是有所不同。 那为什么人类,在食物的选择上面,比如牛奶,西欧人喝的比较多?而豆浆亚洲人尤其是东亚人喝的比较多?并且在这上面有制作了豆腐,豆豉,纳豆等等各种各样的豆类食品,来去进行食用。原因一定是,第一因为好吃,另一个是确确实实对身体好,被吸收以后,产生了一些良好的效应,这么多年才会被人们认可并且继续的使用。这一定是有根据的,有一种原因所在的。 当然啦,蛋白质本身,它也不是那么甜美,所以往豆浆往牛奶里面加了很多很多的糖分,这也经常见到的。或者是混合其他的一些提高这个味觉效应的辅料。当然,豆浆这类也有咸的,牛奶这种奶酪或也有咸味的,反正增加了很多的调味品,这都是存在的。只是这样其实上如果对于营养价值来说,虽然口感提升了,但对于营养有可能会有负面的影响。因为摄入太多的糖和盐,对身体都是不好的。但是如果淡淡的也许大家不喜欢。不喜欢的应对方法,一个是改正一下自己,把口味调整一下,食用淡一点是有好处的。另外一个,慢慢减少,慢慢减少,不要加太多。因为口味起来就很难减下来,而如果太多糖太多盐。都是被证明是非常不健康的。这是一定要去注意的一个事情。 当然,现在很多我们都是购买产品。里面加了什么东西,虽然也有一个营养标签在那里标志着,但是谁能保证有很多人去看了,而且看明白了呢?谁去认真比较了呢?这是需要的,所以有很多时候人们选购东西也会这么做。但往往就是把握一个大的概念,有营养,但是细节是什么?一般就会受到口碑,受到便利性的影响,旁边就只有一个,你就选它。或者习惯性...

豆荚

圖片
  豆类是非常普遍容易见到的食物,例如大豆就是非常常见,而且用处非常多,豆腐啊,豆浆啊,还有各种各样的豆制品,都是用大豆来制成的,这是非常庞大的食物豆品类。除了大豆,还有很多的豆类啊,红豆啊,红小豆啊,蚕豆啊,鹰嘴豆,各种各样的豆类。 豆类是豆科植物的种子,我们所吃的就是植物的种子。所有的这些豆呢,有非常相似的一点,就是虽然豆是不同的,但是它们的这些种子往往是由豆荚来去包住。例如,我们的扁豆,又比如四季豆,然后还有大豆,在比较年轻时候的毛豆就是有豆荚。 往往来说,豆荚就好像一个航空母舰一样,抱着很多颗这个豆。但也有类似比较大的,像鹰嘴豆的豆荚之内,只含有一个豆。人们除了吃豆本身,有时候也要把豆荚连到一起吃了,往往这个时候就是还没有等到豆成熟,还在比较嫩的时候,豆荚的营养还没有完全传输给豆。这个时候豆荚还是肥美的,里面的种子还是嫩的,不那么硬。这时把整个弄来可以炒菜,豆角就是这样的一种食物。 等到种子成熟,种子往往就变得很硬了,豆荚往往也就衰败了,变褐色了,也没有什么营养了。所以人类对豆的使用,是在不同的时机上,用了不同的方法,是各得其所。不管怎么样,营养都是同样的,只可能是类别有所不同。 食用豆荚当中比较有名的有荷兰豆。荷兰豆,据说故事是非常有趣的。本来是荷兰人发现了这种豆,然后带到了中国,接着中国人把它改良了,就把它叫做荷兰豆。但是荷兰人后来吃到中国人改良的荷兰豆,觉得非常好吃,又把它叫中国肉,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一个菜式。 荷兰豆啊,因为它的豆荚比较扁,很宽大,而且肉质甜美,当然啊,因为还没有老,所以里面的那个豆子也是软的嫩的,整个吃起来还带有甜味,是非常好的一个菜。所以,在价格上其实也是比较贵的。 其他的还有像比较长的豆角啊,然后在中国海南岛的人也挺喜欢吃一种叫做四季豆的短型的豆荚。这些豆呢,如果也长成了,可能都是其他的一些小豆啊,也是拿来做干粮,拿来做一些小食品的。吃豆荚有一个注意的一点,就是一定要煮熟了吃,否则的话,会有一些很过敏的体质的人吃了,可能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。因为它有轻微的毒性,煮沸了,煮熟了,它就不会有这些物质存在,分解了。 如果食用得当,不管是豆荚,整个的豆荚还是豆子,都是很有机营养的啊。作为食品,人类已经消费了豆类非常多年了,各种各样的豆类食品都是非常的营养,而且好吃的。

鹰嘴豆

圖片
鹰嘴豆个头相比较大豆来说,是大了不少的,形状也不是那么圆溜溜,而是多了尖脐,所以被叫做是鹰嘴豆。真正的老鹰的嘴巴,当然是又尖锐又坚硬的,鹰嘴豆煮熟了以后,当然就不会那么坚硬了。 在华人区,鹰嘴豆不是主要的食品,或者说是非常的少见的。所以,人们对其并非十分了解,但是稍微看了一些介绍后,才知道这个奇怪的豆,原来竟然是有机营养中的佼佼者,富含蛋白质、纤维和微量元素,很多有益元素据说比燕麦还要高很多。这个豆给打碎以后,和牛奶混合,据说可以制作成非常容易吸收的豆奶粉,适合老年人和儿童食用。这个和大豆制作成的豆浆豆奶类似了,但是名气没有那么大,毕竟大豆系列制作出来还有很多有名的食品例如豆腐等。 鹰嘴豆因为个头大,它的豆荚自然也是会很大的,因为那就是它的容器。不过鹰嘴豆的豆荚好像只有一颗豆,不象大豆那样是一个豆荚里面有多颗豆,所以鹰嘴豆的豆荚看起来不是长条的,而是更接近圆的果实形状。 土耳其被相信是鹰嘴豆的发源地,现在土耳其也仍然是印度之后的鹰嘴豆第二大产区。据说印度和巴基斯坦是鹰嘴豆主要的产区,这两个地方的主食其实也还是大米和麦面为主,鹰嘴豆作为主食,好像也看到过。不过,豆类可能还是作为辅食会比较正常一些吧。 在英文里面,鹰嘴豆却被叫做了chick pea,一下子从老鹰变成了小鸡,但看这那个尖嘴,其实也是真的类似,这两种禽类。鹰嘴豆的营养,是被人们认可的。在印度的菜系里面,原来鹰嘴豆是有很多做法的。想必,咖喱是其中最大的配合点了吧。鹰嘴豆要煮熟是需要些时间的,好像通常会猛火煮10分钟,然后文火煮一个小时,如果泡在水里面过夜,可以保证在30分钟里面煮熟。所以,这个食品的处理过程,还是比较消耗时间成本的。 鹰嘴豆原来还有绿色皮的品种,和常见的褐色皮的品种放在一起,区别非常的明显。这种豆在传播的过程中,经过了人们什么样的改造,或者是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自行做出了调整。人类的整个发展史,就是这些不同的农业作物品种的进化和成为食物的过程。这是大自然的馈赠,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的努力结果,天时地利人和,缺一不可。

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

圖片
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这是一句中国的俗语。这里面本来的意思是说因果,做什么因,得到什么结果。也有一些勉励人们努力做事情的意味。纯粹从字面上面来理解,这句话体现的是生物学上面基因的力量,从种子里面长出来的物种,总是会体现本物种的特有特征,而不会变成种瓜得豆或者相反。 但是,科学的发展,转基因的技术成熟并且在争议不断之中得到了应用。一个据信使用转基因技术非常多的领域,正好就是豆,也就是大豆的种植中。人们害怕,转基因的物种被人类使用,不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,都可能会对人类本身的基因造成破坏,让人类出现各种变异的现象,导致电影中描述的恐怖的生化危机到来。 这种担忧有其根据,其发生也有其可能。但其实最为令人困扰的是这里面的深度信息不对等。转基因的技术,在普通的民众看来,完全只是一种科学怪人弄出来的恐怖东西,它究竟是什么,如何进行,起什么作用,很多人并不会知道,也很难让他们知道。其实,很多民众对于杂交和转基因之间的区别是不了解的。在这种的情况之下,科学家们使用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进行改造时候,对外所解释的目的包括抵御害虫降低农作物染病等,就很难让大众信服。当然,这并不是科学家本身的主要职责,而应该是社会和国家管理部门的。 但是,如果不能够对整个社会进行良好的关于转基因的教育,让人们更充分理解它,那么让人们去接受它,自然是困难的。而这引起的信任的危机,在泛化作用下,会把不信任感扩大到对这些转基因过程的管理进程和部门,让整个事情变得更加的难于控制。何况,目前世界的态势,对于各个国家管理部门的怀疑度,看来是在增加中。 所以,人们对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都可能怀有一种怀疑了。不知道自己所吃的大豆或者其他的食品,是不是已经是另外的一种完全不同的,不是这个地球上面应该存在的东西。有机、营养的食品要求上,对于安全的需求更加的高了。 但是,整个的作物进展,却又不会完全按照某一个方面的人的想法去改变。所以,冲突是难免的。这种冲突和人们应对的方法,长远来说增加了人类的成本,导致了发展的暂缓。

燕麦

圖片
燕麦片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,看起来更像是一些下脚料,好像豆粕或者稻谷的外壳。在色泽和口感上面,可以说也不是很吸引人。在需要劳力为主的年代,它的淀粉含量估计难于满足需要快速体力补充的场合,以前的人们吃它,多是因为迫不得已。但是现在的燕麦,因为被当成有机健康类的食品,所以价格就涨了起来。 人们需要健康,但是人们也很懒。所以,燕麦也出了几个类别,有即食的,有速食的,有需要煮熟的。城市里的人们,比较忙碌,是很难有很多的时间来去做煮食的。所以,速食的燕麦被发明出来后,就大行其道,成就了这方面的世界品牌。当然,也有人要求高一些,买更原始的来煮,甚至有人发明了一种隔夜处理的方法,让人们可以更方便用燕麦来制作早餐。 燕麦片的有机营养,主要的体现当然是人们经常提起来的抑制胆固醇,降低心血管疾病几率。现代人的生活,拥有大把的元素,可以提高上述的这两种东西的比重。人类总是要到了出现问题才开始重视,但是就算是重视了,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按照这个来去操作。燕麦本身的口感,在更为重视自身健康的人士眼中,是可口的,在一些不那么重视的人士眼中,则不是那么受欢迎。即便是在重视的人群中,别的食物的美味可口的诱惑力,分分钟可以打败这种健康有机的理由。 燕麦能够存在下来,和它的生长环境估计是完全分不开的。因为它和其他主食作物的生存环境有所不同,所以在地理上,处于那个区域的人们,不得不种植它。而刚开始,种植来也不是都作为人的食品,而是用来喂马也是重要的一个需求。甚至以燕麦为食和以燕麦喂食动物的两个群体之间,还展开了激烈的互相嘲讽。这个争吵场景,大体上就是一方说你们吃的东西都是我们喂牲口的,而另一方则说怪不得你们那负责出好的牲口,而我们这负责出好的人。如果知道了燕麦现在在世界食品界的地位,以前那帮感觉到被人侮辱的前人们,估计就更加满满的自豪感了。 但是这个世界,总是要对比出来效果,只有伤害发生了,抵制伤害的手段才显得被重视起来。人类很难打破这样的一个怪圈。燕麦现在的流行,是和其他多糖可口食品的分庭抗礼,但是老实说,依然还是处于一个劣势。以前则是因为没有选择而做的选择。 当有机营养不再天天被商家和头部消费者挂在嘴巴上的时候,人类的生活才真正地变得有机营养起来了。

绿豆

圖片
绿豆不怎么受重视。俗话里面说,芝麻绿豆的事情,就是说不是很重要的事情。还有传统上面会说,王八看绿豆,对上眼了。这也不是什么褒义的词语。 绿豆不能成为主食,是和它本身的食物含量有关系的,和产量产区等等也肯定有关系。毕竟,主食有主食的要求。 但绿豆还是有自己的用武之地的。一个就是绿豆糕,青青翠翠的,一般是甜甜的,往往用模具压上去非常好看的花纹图案,作为一种小点心,在正餐之外吃。这种一看就是有精细的生活,对生活品质有追求,制作时候加了糖变得很甜,一小块一小块的,然后和茶一起食用。所以,绿豆虽然不上正餐,但是如果作为小资生活的代表,倒也是有一定的地位。既然是精细的生活,那么你就不能一大口咬下来,那样当然是看起来很狼狈的,不是很优雅,但其实更关键的是,绿豆糕并不是那种很容易入口即化的,一大口的,往往就积累在那里,甚至会粘在你的上颚那里,舌头狂舔也没有办法很快给它弄化。所以,你也可以说是口感不好,但你也可以说是需要精细品质追求,你不是这号人,你就消费不了。反正,是个各花入各眼,谁都有道理。 绿豆糕被包起来,就成了绿豆馅了。因为成了辅料,外面还有面粉作为主料,这个口感就又有所不同了。但还是那样,如果你贪多一大口,会可能把你噎住。 好在,绿豆并非只是用来装样子的。绿豆确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,有机营养也是可以沾上一点的。所以在大热天是很受欢迎的。绿豆糖水,是把绿豆煮得很烂,形成的糖水状绿色甜品,在广东这个很讲究避免上火的地方,往往还加入海带丝。这种糖水,在夏天,冷冻了,喝上一碗,那感觉很好。也有不煮的那么烂的,潮汕的甜品里面有绿豆边的概念,就是绿豆去皮后的果肉的半边,和绿豆糖水的口感则又有所不同。 其实,更为普遍被人们知道的绿豆食品,是粉丝。原来这么一颗颗小小的绿豆,竟然可以做成那么长的白色的粉丝,蒸炒煮都不烂,被很多人喜欢。和粉丝有关系的菜式很多,例如粉丝蒸扇贝,很有名气,还有蚂蚁上树。在北京,还有一种制作粉丝的下脚料做成的豆汁,属于一种黑暗料理,竟然也从几百年前流传至今。 所以,要说绿豆不受重视,转头一看,其实也不是。人类历史这么长,多少种类的食物,都会被一一挖掘完毕,物尽其用了。

大豆油Soybean Oil

圖片
作为油料,大豆榨出来的油,并不是很优质,据说在最初的时候,因为大豆油被人们觉得有一种臭味,所以很少食用。所以其价格和其他食用油比较来说,相对便宜。这导致在商业上大量被使用,因为商业往往是成本考虑优先的,有便宜的而且是符合食品安全法规,为什么不选用?但解释大豆油为什么在全球的商业运用中受到了追捧,根源可能和巴西的引种和大幅度丰收有关。这个转变,其实只用了几十年的历史。 大豆被榨油之后,剩下啦的料叫做豆粕。大豆的优质植物蛋白,都还完好地存在豆粕之中,所以豆粕不会被扔掉,而是继续用来作为饲料,服务养殖业。因为这种便利,大豆油和豆粕的出口,是产大豆区的重要经济来源,这也是促使他们继续栽种的动力所在。 有的学者研究结果显示,非精炼的大豆油冒烟温度比较低,而且在较高温度时候,大豆油容易产生反式脂肪,不利食品食用健康。所以,并不建议大豆油用来进行长时间的油炸处理,而适合做快炒或者沙拉油。大豆油的营养名声,看来远远没有大豆的植物蛋白名声好,那可是一大堆有名的食品类别,个顶个地都被当成健康食品,例如豆腐和豆浆。 豆浆和油条是经常配备的,因为上面说的这种油炸处理原因,和豆浆配套的油条看来不能够使用大豆油了。只是,不知道街头上面的商贩知不知道这些? 因为大豆有转基因的,所以大豆油也被人们所担忧。其实有机油类来源非常多,例如橄榄油、花生油、菜籽油等等。但是,大豆油因为历史的原因,已经占据了全世界油料消费的重要一个部分。这个局面是很难改变的。 大豆油的生产工艺,传统上是压榨出来,往往在一些小作坊的地方。同时也会生产出来豆粕饼,直接可以卖给饲养人当饲料。而还有一种是化学浸出法,可能是很多大规模生产所使用的。关于两个的差别和营养,大家有不同说法。如果是小批量自用,很多人会倾向于用传统的压榨法。但那种方法注定很难竞争过大的厂家。 另外,也有的瓶装的油,是用了更加廉价的油料和大豆油混合而成。因为市场上的油料实在太多,所以购买的时候还是要多家小心甄别才放心。

豆浆和油条(英文Soybean Milk and Fried Bread Stick)

圖片
豆浆和油条,这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北方的非常常见的一种早餐搭配。它们两个是什么时候开始搭档上的,这个还真的不知道,只知道这个CP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。例如,虽然豆浆油条在北方最为普遍,但是远在新加坡这么南方的地方,明星林俊杰也写过一首爱情歌曲叫做豆浆油条,而且非常受欢迎,很多年了,依然还有人传唱。 豆浆的白色,油条的黄褐色,来比喻男欢女爱,倒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角度。毕竟,爱情也是人类的寻常事情,和吃吃喝喝柴米油盐一样,是人们周围的事情。如豆浆油条一般平常却又受人喜欢,也许就是爱情的本来面目。 不过豆浆和油条,现在在营养学的角度,好像豆浆容易被称为是营养的,因为来源大豆的它,是优质植物蛋白的。事实上,整个大豆食品家族,包括豆浆、豆腐、豆皮、纳豆等等,都是被当成是健康有机营养食品的象征,也被素食者们欢迎。 可是油条,因为是在高温的油里面炸出来的高油脂物,所以被归入了非健康类的食品。油条的由来也很久了,传说这是中国宋代民间因为痛恨秦桧两公婆卖国和害死岳飞,所以用面制成两条一起,放在油锅里面炸,象征把这两公婆绑在一起进行油炸惩罚。在中国的神话里面,作恶多端的人下地狱就会被下油锅炸,所以这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惩罚了。其实,在香港,油条就是称为油炸鬼,这鬼,可能是秦桧的谐音,也比喻作恶多端的鬼人。 这种文化上的根源,固然对食物的流行是有很大的促进的,尤其是在最初的时候。到了现在,对一个历史人物的痛恨估计没有那么感同身受和深恶痛绝,所以这个食物依然流行,主要是因为好吃。油炸物其实非常容易占到好吃的这项优点,例如日本食物里面的天妇罗就非常受欢迎。这个好吃,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诱惑,所以,即便是对于身体健康有一些负面的影响,也不会阻止所有人停止食用。当然,出于健康考虑,不要多吃。 所以,豆浆和油条这个CP,到了现在,还是大受欢迎。在香港的茶餐厅,或者一些专门的粥店,往往会有油条(油炸鬼)出卖,自然,也会有豆浆。豆浆和油条的搭配,一个是颜色上的对比鲜明,另外一个是口感上的互补,润滑的豆浆,和或酥或韧的油条,这种累世的CP,不是无来由的。这种组合,色香味俱全,而又便宜随处可以见,当然是容易大受欢迎的了。